《中国畜牧杂志》:峪口禽业以种切入,推动肉鸡产业破局
原发表日期:2017-12-15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赵楠
2017 年小优鸡高峰论坛在峪口禽业召开,世界家禽大会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宫桂芬,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应邀出席,为小优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7 年11 月11 日,“小优鸡” 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尽管,这尚是一个口头发起的非正式节日。
当天,2017 年小优鸡高峰论坛在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峪口禽业”)召开。会议期间,峪口禽业党委书记周宝贵先生同来自全国肉鸡养殖企业的100 多位代表半开玩笑地提议,将“双十一”正式定为“小优鸡节”。参会代表一致鼓掌表示同意。
同样是非正式节日,7 年前, “ 双十一” 第一次作为网络促销日由淘宝商城发起, 今天它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妇孺皆知的“ 购物狂欢节”, 甚至在全球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无论是“购物狂欢节”还是“小优鸡节”,节日都只是一个由头。对于中国肉鸡产业而言,“小优鸡” 背后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起源
在中国蛋鸡行业,峪口禽业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力,尤以自主育种最负盛名。根据峪口禽业数据, 自2009 年推出自主培育品种至今,“京红”、“京粉” 系列蛋鸡8 年已累计推广35 亿只, 在祖代鸡市场的占有率超50%。
在峪口禽业董事长孙皓先生看来,蛋鸡育种的成功与峪口禽业关注客户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思路密不可分 。
2016 年8 月,峪口禽业继蛋鸡品种之后首度推出针对小型优质肉鸡市场的自主培育品种—— “ 小优鸡WOD168”, 引发业界关注。
严格来讲,“小优鸡”最早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肉蛋杂交鸡, 民间通常称为“肉杂鸡”。
资料记载,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河南等省市兴起了一种肉鸡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以速生型的父母代肉鸡( 如AA、艾维茵、海星等)作为父本,以高产商品代蛋鸡(如罗曼褐、海兰褐等)作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的形式进行杂交,受精蛋孵化出鸡苗后, 饲养5~7 周、体重达到1.3~1.8 kg 即可出栏。“817”便是其中一个优秀的肉杂鸡代表, 因其杂交组合筛选工作在1988 年8 月17 日完成,于是得此命名。
由于杂交过程极为简单且生产全程投资较少,肉杂鸡饲养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渐成规模。同时,由于肉质较好、体格偏小, 肉杂鸡特别适合用作扒鸡、烧鸡等快餐型食品,迎合了市场消费需求,备受消费者青睐。经过近30 年的发展, 尽管关于肉杂鸡的制种模式和理论基础还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肉杂鸡的市场占有率与日俱增。根据博亚和讯数据,目前,我国肉杂鸡年出栏规模约12 亿只, 年产鸡肉约75 万t,约占中国鸡肉总产量的5.5%。
“肉杂鸡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被国家认可,但是消费者接受, 这说明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宫桂芬女士如是说。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教授1 年前在关于“肉杂鸡生产形势及与肉鸡产业的协调发展”的报告中也曾公开表示:“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肉杂鸡确实能够代替白羽肉鸡的一部分市场和快大型黄羽肉鸡的市场。肉杂鸡产业蓬勃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基本了解,肉杂鸡的缺陷主要在于品种不规范、疾病不净化、营养无标准、饲养不科学等,因此所导致的生长性能不稳定、经济效益不明显、产品地位较低端等问题是制约肉杂鸡产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家禽学会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始终认为,肉杂鸡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之一。因此,如何正确引导肉杂鸡的发展方向以及促进肉杂鸡品种的规范化近年来也已引起家禽育种界的高度重视。
峪口禽业并不是第一家开展肉杂鸡品种规范化操作的企业。据了解,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几年前也曾尝试通过科学方法培育推广肉杂鸡,但因鸡苗成本缺乏竞争力,最终损失惨重。
孙皓先生谈及开展“小优鸡” 育种工作时曾表示,“峪口禽业希望借助企业在蛋鸡育种领域的资源和优势,为肉杂鸡领域的品种规范化做一些工作。”
“不同于‘817’肉杂鸡不被官方认可的现状,‘小优鸡’ 将会按照科学系统的育种方法持续选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是最基本的目标”,周宝贵先生说。
而据了解,“小优鸡WOD168” 品种审定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程序进行。
名字的由来
肉杂鸡产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让众多肉杂鸡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16 年1 月9 日, 包括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峪口禽业、聊城奥祥禽业食品有限公司、河北荣达畜禽有限公司、江苏三德利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余家“817”肉杂鸡企业家共同组建了“中国优鸡荟俱乐部”( 以下简称“俱乐部”), 希望群策群力挖掘肉杂鸡的发展机会,“小优鸡”这一名称便是在俱乐部成立大会上被首次提出。
“‘817 肉鸡’这个名字虽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消费市场,相较于白羽肉鸡、三黄鸡等脍炙人口的肉鸡品种,基层消费者对‘817 肉鸡’并不了解。当务之急就是为其更改名字, 让广大基层消费者迅速认识并认可,扩大其影响力”,俱乐部发起人之一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朝阳先生在俱乐部成立之日如是说。
过去1 年多, 俱乐部组织召开了4 次研讨会,围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规划产业前景、如何整合资源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展开了讨论,就品种细化、养殖方式、饲料营养卫生、保健方案、食品安全等主要议题达成了共识。
“跨界”育种初试锋芒
2016 年8 月, 峪口禽业第一个小型优质肉鸡品种正式推出,按照品种培育完成的时间, 命名为“小优鸡WOD168”。
根据峪口禽业育种总监吴桂琴博士介绍,WOD168 品种是在相同的饲养条件、饲料营养、屠宰条件、免疫程序下, 采用2 个父系和5 个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再根据体增重、料肉比、成活率、屠宰指标、肉品性能等5 项核心指标确定的配套系,具有无抗养殖、公母分饲、成活率高、羽色纯白、肉质鲜嫩等特点。其肉质优(翅膀率、腿比率高,皮脂率低)、成本优(制种成本低、饲料转化率高、出栏日龄早)、净化优(标准配套、成活率高、公母分饲)。而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WOD168 又细分为4 个品系,即WOD168-1 分割型、WOD168-2 快餐型、WOD168-3 冻品型和WOD168-4 冰鲜型。
2016 年7 月,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成功签约千万“小优鸡” 项目,总投资2 亿元,项目已于2017 年1 月在大名县沙圪塔镇开工建设。河北峪口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艳先生近日表示, 2017 年8 月, 邯郸种鸡一场已投产。预计2018—2019 年, 种鸡场、孵化厅、育雏育成场、饲料场也将陆续投产。项目建成后, 在父母代“小优鸡”方面,2019 年产能将达到300 万只,2020 年将突破600 万只;在商品代“小优鸡”方面, 2 0 1 8 年计划供应6 500 万只,2019 年将达到1.2 亿只,2020 年将突破2 亿只。
在河南省南乐县的1 亿只“小优鸡” 产业富民项目也于2016 年11 月4 日在北京平谷正式签约,如今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据参与“小优鸡WOD168” 品种养殖试验的一些养殖户反馈, 目前主推的“ 小优鸡WOD168-3” 平均饲养日龄为43.3 d,体重1.5 kg、料肉比1.7, 成活率达99.8%,较传统的“817” 有明显优势。
品种育成只是第一步,“小优鸡”的实际生产效果仍需经过市场检验。毫无疑问的是,对于肉杂鸡产业而言,标准品种的形成是整个行业步入规范化的开始。
文杰教授曾在第五届(2016)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上表示:肉杂鸡与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呈现出既互补、又竞争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肉鸡产业的新特点。
“我国鸡肉产品主要来源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用地方鸡品种及含有地方鸡血缘的肉用培育品种和配套系)、淘汰蛋鸡和肉杂鸡。在我国肉鸡产品结构中,白羽肉鸡饲养数量多,在肉鸡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品主要满足快餐业和普通鸡肉消费需求; 黄羽肉鸡的比重不断扩大是中国肉鸡业的特色,产品通过活鸡形式上市,主要满足传统高端鸡肉消费需求;淘汰蛋鸡和肉杂鸡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适中的肉品质受到众多北方中小型肉鸡加工企业的欢迎,产品主要满足传统中低端肉鸡加工市场需求”,文杰教授说。
可见,对于“小优鸡”而言,市场定位十分关键。根据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先生的建议,“小优鸡”作为规范化的肉杂鸡品种,应以整鸡市场作为首要目标,如果进入分割鸡市场与白羽肉鸡竞争,性价比将是决定性因素。
破局
未来几年,家禽行业仍将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杨宁教授在解读全球家禽业发展趋势和挑战时表示,到2020 年,禽肉将取代猪肉成为全球第一大肉类。
人口增长是推动禽肉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联合国人口学家的估算,到2050 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6亿。作为畜牧业中高效、节粮和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家禽产业对于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意义非凡。
“未来40年,全球需要的食物总量将是过去400 年之和,因此养殖效率很关键,而禽肉、禽蛋又是解决效率问题的关键之一”,杨宁教授说。
在蛋鸡领域,峪口禽业用了30 年发展成中国最大的育、繁、推一体化蛋鸡企业,并跻身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列,其自主培育的蛋鸡品种在我国蛋种鸡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如今,峪口禽业在蛋鸡领域的版图已经覆盖了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立足北京,辐射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湖北、云南等地的全国产业布局。
而在肉鸡领域,峪口禽业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以“小优鸡” 为契机,峪口禽业正在利用种源优势建立差异化,推动肉鸡产业破局。
“‘ 小优鸡WOD168’ 品种是利用国内外肉鸡和蛋鸡优秀育种素材,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品系的优势,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最佳组合,并综合考虑了生长性状、经济性状、产肉性状、屠体性状、外观性状和繁殖性状而培育成功的品种,做到了品种、饲养、屠宰和品牌四方面全面升级。该品种满足了三大需求,即消费者对肉质的需求(好吃又安全)、生产者对成本的需求(好养成本低)、食品安全对疾病净化的需求(种源净化彻底、鸡群健康、产品安全)”,吴桂琴博士说。
据吴桂琴博士介绍, 峪口禽业的饲养试验证明,‘小优鸡’ 养殖过程中基本可以做到‘无抗’。
在解决了肉杂鸡品种规范化和疾病净化的问题后,针对饲料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标准缺失, 光照、耗料、体重等饲养管理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峪口禽业还在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
“在‘小优鸡’领域, 峪口禽业仍将以种为主,通过养殖示范的方式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吴桂琴博士说。
过去近百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肉鸡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胴体组成进行了系统的遗传选育,形成了今天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为家禽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根据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繁殖岗位科学家李辉教授的计算,我国禽肉产品中鸡肉约占70% 的份额, 而在鸡肉产品中白羽快大型肉鸡产品约占59%。
直到今天,快大型白羽肉鸡的核心育种技术和知识产权仍然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他们不仅垄断种禽供应,而且决定着育种方向。然而,以生长速度为核心的育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产生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肉质、抗病能力的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消费者对于鸡肉产品的需求已不在满足于量,而是更多关注于鸡肉口感和安全方面。更加不容忽视的是,近两年来,国际疾病也在严重挑战中国白羽肉鸡良种繁育体系的长远战略性和当前安全性,严重干扰着白羽肉鸡产业的平衡健康发展。
为丰富和优化我国肉鸡品种结构、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鸡肉品质的需求、确保鸡肉产品的安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国消费市场的白羽快大型肉鸡品种(配套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4 年3 月, 农业部发布《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要求到2025 年, 我国要培育肉鸡新品种40 个以上,其中白羽型肉鸡2~3 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0%;商品鸡42 日龄体重2.8 kg 以上,料肉比1.70:1 之下,成活率达95% 以上, 其综合指标要有一项以上优于进口品种。
据了解,广东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自2010 年前后就着手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到2016 年已经选育了4 个世代。孙皓先生在1 年前接受《中国畜牧杂志》采访时也曾表示,峪口禽业的家禽育种工程主要围绕4 个领域在开展工作:第一是高产蛋鸡领域, 已经培育成功“京红1 号”、“京粉1 号”等高产蛋鸡;第二是特色蛋鸡领域,已经培育成功“京粉8 号”、“京粉6 号”等品种; 第三是“小优鸡”领域;第四是白羽肉鸡领域。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肉鸡自主育种工作正在不断推进、稳中前行,肉鸡产业的变革悄然酝酿。征程已经开始,必定未来可期 !
编后记
家禽育种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产业。我国家禽种业基础薄弱,虽然在局部研究领域有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是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价值的家禽品种(配套系)。然而,现代育种毕竟是商业育种,必须要有商业上的成功才能支撑育种研发的持续投入。继蛋鸡育种领域的成功之后,峪口禽业2016 年凭借“小优鸡WOD168”品种进入肉鸡育种领域,正在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相信假以时日,定会赢得市场肯定。然而,在白羽肉鸡育种领域,我国若想与国外品种正面竞争,毫无疑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万幸,有不少人、不少企业像峪口禽业一样在踏踏实实地做育种。
本文原文刊登在《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12期,作者为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