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分会场
1 产业发展热点问题及趋势展望
国产白羽肉鸡新品种
最新生产遗传性状报告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会长江宵兵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秘书长腰文颖作《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现状及趋势展望》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当前受社会需求不足影响,白羽肉鸡供大于求矛盾突出,2024年屠宰量85.5亿只,2025年预计将达88亿只,2025年前8月宰鸡略亏,产业景气指数处下行区间。她指出,产业未来需以“稳”为核心,合理控制产能增速,推动产业链从松散向紧密型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促进消费破局,如布局预制菜、开展跨界促销活动;同时避免行业内卷,规范生产标准,依托节粮低碳、营养优势,预计2030年屠宰量将达100亿只。
深圳市智屏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及智能养殖装备研究院院长孙泰雷作《种鸡生产、孵化智能化创新技术》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针对行业人工成本高、风险大等痛点,推出四大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种鸡输精端,自动输精机1人每小时可操作500-600只鸡,显著降低成本;雏鸡免疫端,挂式注射机免疫合格率达98.2%,节省2人用工;断喙端,激光技术使畸形率降至0.5%;去甲端,热辐射技术实现无出血去甲。目前,公司已有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获九项全球行业第一,为家禽产业品质升级提供支撑。
圣农发展副总裁兼圣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平涛作《圣泽901最新生产遗传性状汇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圣农(政和基地)平养肉鸡生产成绩显示,2021年-2025年9月,出栏日龄由38.80日下降至36.39日,成活率由94.3%提高至95.87%,料肉比由1.627降至1.507。
山东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伟作《广明2号最新生产遗传性状汇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广明2号商品肉鸡田间数据表明,其四代生产性能已达到国际品种的同期生产水平,广明2号出栏日龄40.85日,成活率96.31%体重 2.83kg,料肉比1.455。
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强作《沃德188最新生产遗传性状汇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其培育的沃德188-3、168-3等品种性能突出,爪、翅等部位重量提升,契合中国消费偏好。另外,公司构建“快大—中速—优质”全谱系品种矩阵,覆盖西装鸡、分割鸡等多元需求,积极推动“十分钟吃鸡”革命,目标是提升人均鸡肉消费至40kg,助力肉鸡年出栏达250亿只。
2 破除内卷与创新发展
行业发展的现状及
突破内卷的方向
知名肉禽企业
创新发展案例分享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产业信息与经济研究室主任顾华兵主持并作《破“卷”之道:整合、自律与创新》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2025上半年,行业祖代种鸡存栏增9.79%,2025年,商品代雏鸡销量预计破90亿只,但雏鸡、毛鸡价格同比降26%、6%,产业链多环节亏损,内卷凸显。他指出,内卷源于产业分散、成本刚性、产能扩张等问题,却也倒逼行业转型。破局需三措并举,具体包括,整合产业链,推进“种源—销售”一体化与跨界融合;自律规范秩序,理性控产能、拒价格战;创新开辟赛道,研发功能产品、布局智能养殖。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会长、中红三融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永军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目前中红三融拥有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位列农业企业500强第229位。面对当下肉禽行业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等挑战,中红三融将从多维度破局:选优种源、降本增效,2025年前8月毛鸡成本降0.21元/公斤;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肉品价值提升;他还倡议加强产能预警,以科技升级防疫与加工,借数智化溯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会长、河北玖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孙清辉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玖兴秉持“守正筑基”理念,构建全产业链闭环,2024年出栏1.87亿只肉鸡,带动1.2万人就业。其深耕种源自主,国产改良品种单套健雏数等指标赶超进口,毛鸡成本与进口品种持平;另一方面,公司坚守食品安全,将管控前移至种蛋场,拒绝盲目追求低料比;创新“公司+农户”模式,通过“五统一三固定”保障农户单只收益2.85元,并打造了“鸡粪→有机肥→饲料”绿色循环。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会长、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杨作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华美深耕肉禽行业20余年,构建“禽畜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闭环,实现源头可控与质量可追溯。公司聚焦产品与场景创新,适配便利店、餐饮等多元需求,以“诚信”为核心,将国际标准融入生产各环节,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健康安全种禽产品,为行业破内卷、筑新生态提供实践参考。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光智作报告。他指出,作为“诸城模式”重要参与者,诸城外贸2023年承压后,以“降本增效”为核心转型。公司构建“优控产能、强化标准、融合产销”路径:投资15亿建健康食品产业园,引国际设备降本60%;获BRC、IFS认证,产品出口日韩欧盟;细分市场,特通渠道客户增加40%。带动500户农户户均年入超5万,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将推进产业园投产,目标2027年食品板块营收150亿元,打造世界级农业产业化品牌。
3 消费引导
圣农集团副总裁兼董事长特别助理李景辉主持并作《白羽鸡肉消费者教育与产业发展》引导报告。他指出,当前开展白羽鸡肉品类教育是打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并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消费者沟通,扭转公众认知误区,构建消费信任、激发市场潜力。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山西锦绣大象农牧集团总裁杨连广,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长生,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业分会理事、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总裁王庆权,沈阳耘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祥谦,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集采事业部总经理李家永共同参与互动。
黄羽肉鸡与小白鸡分会场
1 产业趋势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执行会长单位、江苏立华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志明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鸽业分会秘书长高海军作《我国黄羽肉鸡产业的现状及趋势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2025年1-8月,全国黄羽肉鸡祖代存栏164.54万套(同比增加6.65%),父母代存栏3868万套(同比增加6.03%),商品代雏鸡销量25.56亿只(同比增加8.27%),供应充足。效益方面,快速型雏鸡与毛鸡均亏损,中速型盈利下滑,慢速型表现突出,毛鸡单只盈利1.05元,市场占比升至47.9%。产品产量上,1-8月出栏22.83亿只(同比增加5.37%),产肉371.9万吨。未来随消费回暖与季节性周期,产业效益有望持续向好。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韩威作《我国黄羽肉鸡品种选育的价值跃迁之路》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拥有140个地方鸡品种,黄羽肉鸡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助力“吃鸡自由”,但当前面临品质丢失、同质化、消费习惯冲突等挑战。他提出以创新破局:遵循品种自然发育规律,积淀风味物质;建立现代育种体系,借基因组选择、抗病选育等技术降本增效;加强疾病净化与配套养殖技术研发;推进品牌化标准化,参考法国红标鸡认证,制定“土”标准,适配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竞争。
广州智特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银东作《类胡萝卜素(色素)在肉禽生产中的技术进展和应用策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类胡萝卜素分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可构建红、橙、黄等动物产品色泽,激发消费食欲。他还指出,提升色素利用率需多措施:严控产品品质,关注皂化率、反式比例等指标;保障动物肠道健康,添加植物精油等;控制原料霉菌毒素与脂肪氧化;补充油脂和乳化剂;把控肉禽脱毛水温。同时可合理利用玉米及其副产品,其叶黄素效价高,能降低天然叶黄素用量,为动物产品品质升级提供支撑。
2 创新方向与典型案例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分会理事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顾问委员邹剑敏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广西园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艳霞作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园丰集团专注灵山香鸡全产业链运营,年出栏1.2亿羽鸡苗、屠宰5000万羽肉鸡,主导产品“灵山香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司突破传统土鸡 “时间、金钱、技术”痛点,以2万年原种为基础,在42万亩荔枝林实现130-300天长天龄散养;建智慧育种、孵化中心,政企共建产业基础设施;全链协同触达1亿家庭,合作盒马、桂小厨等渠道,目标养出“最好养、最好卖、最好吃”的长天龄土鸡,推动传统土鸡产业升级。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智成食品有限公司及广东智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超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针对行业“品类强、品牌弱”“优质难优价”等痛点,德康选择有极致风味、高辨识度与历史传承的胡须鸡,构建三大品牌支柱。品质端,建种源繁育体系与全程追溯系统;文化端,借 “御”“鳳”命名承袭贡品级基因,讲好历史与家宴故事;价值端,精准触达中产家庭等人群。面对规模与溢价挑战,其严选基地、直播溯源、打造专属脚环等符号,以体验式说服传递价值,他还呼吁行业挖掘稀缺价值、转化品质信任状,共推肉鸡产业价值升维。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单位、广西凤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嘉鸿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凤翔创立于1985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构建|“育种-养殖-加工-冷链-营销”全产业链,年产鸡苗1.5亿只、出栏肉鸡2000多万只。面对行业同质化、成本高企等痛点,凤翔以品牌化破局,打造“叮当鸡”品牌:依托全基因组选育技术保障种源,建标准化养殖基地,通过双体系认证实现全程追溯;借央视宣传、冷链配送拓宽市场,产品溢价显著,种苗年销量超8000万只,同时带动近万户农户年增收6-10万元。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华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天农积极构建“原种保种-养殖-加工-冷链-营销”全产业链,年出栏清远鸡4000万羽,覆盖22省及港澳地区。公司以原种战略为核心,建成国家级保种场,提纯复壮清远鸡,存活率提升至95%-98%;推行“八大标准生产体系”,保障安全与风味,打造“8分钟靓汤鸡”等产品。还带动3万人就业,2023年助农户增收3.86亿元,未来将推动清远鸡产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副秘书长,重庆特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谭千洪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特牧深耕禽类产业40年,聚焦铜梁黑鸡,建成占地60亩原种鸡场,月孵化60万羽,构建“育种-养殖-屠宰-销售”全链。其创新“公司+农户+村集体+国有平台+金融机构”模式,分三阶段推进养殖。未来目标,2028年计划出栏1000万羽,打造铜梁黑鸡区域公共品牌,助力渝西片区就业与乡村振兴。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理事、安徽木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朝木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宣州鸡(学名皖南三黄鸡)无法笼养,合作社通过五大关键点把控品质:开展原种保护开发,采用原粮饲喂,实施全生态散养,按产品类型定日龄(仔公鸡90天、老母鸡300天),并进行全流程实验室检测。全产业链模式还解决农产品品牌化痛点,保障产量、质量稳定及食品安全,为高端食材供应奠定基础。
3 消费引导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三仪集团副董事长江庆国主持。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桂苹作《找准突破口,推动黄鸡与小白鸡市场消费升温》引导报告。她在报告中提出从色泽、质地等6类性状评价鸡肉品质,确定肌内脂肪、游离脂肪酸等核心指标,并制定《鸡肉感官食用品质分级》标准。她介绍,数据显示,慢速黄羽肉鸡剪切力、磷脂及风味物质含量最高,契合南方高端市场;白羽肉鸡嫩度最优,适合大众加工需求。当前行业存在品种细分乱、品质与效率失衡、消费者认知不足等问题。建议按市场需求调整育种加工体系,加强科普,让优质产品获合理溢价,推动不同类型肉鸡差异化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超,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玉龙,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单位、成武思玛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副总唐冲,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科学家楼梦良,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单位、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昱,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河北玖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孙清辉,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副会长单位、鹿邑县满意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纪涛共同参与互动。
水禽分会场
1 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吕淑艳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张康宁作《我国鹅产业的现状及趋势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占全球鹅出栏量、消费量超90%,2024年出栏5.57亿只,山东、四川等为主要产区,广东总产值全国第一;同时是全球最大羽毛羽绒产地,2024年鹅原毛产量11.5万吨,鹅肥肝产量约3500吨,占全球80%以上。产业呈现区域化、周期性特点,苗鹅与肉鹅价格4年一个大周期,下半年价格显著高于上半年。当前面临养殖技术升级、鹅肉产品推广等问题,未来产业集中度将提升,一体化养殖模式加速发展,反季节养殖、智能化技术逐步普及,羽毛羽绒、鹅副产品持续受市场青睐。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副秘书长程好良作《我国鸭产业的现状及趋势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2024年白羽肉鸭产业出栏35.15亿只,2025年上半年出栏19亿只,但全产业链经营压力显著,2025年1-9月商品代鸭苗均价1.87元/只(同比降1.88元),毛鸭价3.46元/斤(同比降0.54元),分割产品多环节亏损。产业面临育种细分不足、养殖设施简陋、饲料研发滞后、加工自动化低等问题。未来需优控产能,维持供需平衡;升级养殖、饲料、加工技术,提升产品品质;研发休闲、宠物食品等新品扩大消费;加强产业链协同,减少内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 破除内卷及高质量发展
行业发展的现状及
突破内卷的方向
知名水禽企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分享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会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宝维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单位、江苏立华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总经理韩厚明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立华1997年成立,2005年涉足养鹅,2024年上市肉鹅209.63万只,构建“育种-养殖-孵化-加工”全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20年来,其养殖模式从河流放牧升级为全程舍内笼养,种鹅只产蛋量从40-45枚增至65-70枚,肉鹅70日龄体重增2斤,人均饲养量提升约6倍。还培育“江南白鹅”配套系,研发多层笼养、夏季全环控饲养等技术,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同时通过文化宣传、产品开发、场景设计破行业内卷,助力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会长单位、山东和康源生物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承志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和康源2009年涉足鸭产业,构建“种鸭育种—孵化—养殖—加工”全链,2024年商品苗产能3亿只,笼养鸭出栏率97.33%、料比1.73,优于非笼养模式。其从多环节保障鸭苗品质:种源端严格引种检测,防控垂传病;养殖端优化棚舍设计与营养方案,夏季调钙磷、后期控蛋重;孵化端把控蛋库温湿度与出雏时机,借IT系统实现运输实时监控。面对行业周期,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提供全流程服务,库伦鸭等产品助客户提升成活率1.1%,单只利润增0.46-0.81元,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分会副会长单位、广西桂柳桂柳牧业有限公司种禽集团副总裁高铖作报告。当前肉鸭出栏量呈回落态势,五年增长率-12.2%,行业周期性明显,而桂柳通过多举措实现逆势发展。其联合科研院所攻关,“种鹅高效繁殖关键技术”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鹅全舍内高效养殖技术”成江苏典型案例;2024-2025年先后审定“桂柳麻鸭”“桂柳骡鸭”配套系,骡鸭兼具高瘦肉率与快生长特性。同时升级硬件设施,改造养殖场地、建示范基地,推动大白条质量提升,还拓展生猪、肉牛产业及农产品进出口业务,以多元化与高质量发展对抗行业内卷。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分会副会长单位、山东中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育种总经理刘振林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中新食品2023年成立,2019年联合中国农科院培育出“中新白羽肉鸭配套系”,打破国外种源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新鸭育种实现多重突破:创新表型测定技术,开发国内首款肉鸭50K育种芯片,构建数字化育种体系;生产性能领先,35 日龄体重达3公斤,料比1.8:1以下,屠宰出成率高 1%。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广商品代25.4亿只,覆盖9省区。未来将深化数字化养殖,推差异化产品,优化产业链协同,持续赋能肉鸭产业升级。
中国畜牧业协会理事单位、安徽强英食品肉食事业部副总经理徐金强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当前肉鸭行业面临消费承压、加工自动化低、产品同质化等痛点,强英通过内部支撑与市场拓展实现突破。其构建“种禽—饲料—养殖—食品”全链闭环:自育强英鸭种源,饲料定制料肉比不低于1.8,直管养殖保障安全,柔性化生产适配多元需求。市场端下沉用户环节开发爆品,推行“一市场一经销商”保护制度,鸭胸肉实现300元/吨以上溢价。未来将聚焦屠宰主业提升品牌价值,以终端需求重塑流程,拓展宠食与国外市场,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3 消费引导
扬州大学教授徐琪主持,并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理水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2024年肉鸭出栏42.17亿只、肉鹅5.5亿只,但2025年面临挑战,白羽肉鸭全产业链亏损,肉鹅行情大幅下滑,主因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品质下降。对此,他提出多维度破局路径:育种端培育副产品价值高、抗病强的品种;养殖端推广离水养殖,平衡快长与品质,引入智能设备;产业经济端加强宏观调控,开拓预制菜等新消费场景,挖掘区域文化打造特色产品。未来产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增长,借标准化、品牌化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会长、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远,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副会长、北京金星鸭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国强,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业分会副会长、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郜希君,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秘书长邱丽君共同参与讨论。
鸽业分会场
1 产业趋势
中国畜牧业协会总畜牧师、中国畜牧业协会蛋鸡业/黄羽肉鸡业/水禽业/鸽业分会执行会长、白羽肉鸡业分会会长宫桂芬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执行会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陈益填作《肉鸽育种:我国鸽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我国是世界第一肉鸽生产大国,2021年存栏种鸽4500万对,但曾长期依赖进口种源。如今已培育出天翔1号、苏威1号等成熟配套系,天翔1号28日龄乳鸽体重超600克,苏威1号年产乳鸽17只。通过传统选育与分子标记、基因组选择等现代技术结合,育种准确率提升至85%。当前面临核心基因挖掘不足、中小企业育种能力弱等挑战,未来需加强产学研协同,目标2030年培育10个以上国产优质品种,核心种鸽自给率达80%,推动鸽业产值破千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中国兽医协会鸽健康产业兽医分会会长,中国兽药协会鸽用药品分会会长王承宝作《破解“饲料贵、发病多、效益低”困局:鸽业降本增效技术实战解析》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鸽业规模占全球80%以上,2025年存栏种鸽约4600万对,但面临饲料贵、发病多、效益低痛点,鸽圆环病毒感染率近 100%,常引发免疫抑制与继发感染。未来建议提升鸽场生物安全,加强产学研协同,完善健康养殖体系,推动鸽业高效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南京东晨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善金作《新形势下鸽业生产核心痛点与转型路径》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鸽业政策机遇向好,2023年曾祖代种鸽存栏42.2万对,但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弱、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痛点,且消费者认知低,供需结构待优化。对此,他提出转型路径:科技赋能育种,保护种质资源,推广智能技术;升级绿色养殖,建标准化场,完善防疫;深化产业链融合,发展鸽肽、预制菜,探索“养殖+文旅”;推进数字化转型,借管理软件对接产销;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降低风险。短期目标完善防疫与标准化养殖,长期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绿色生态。
1 创新方向与典型案例
破除行业内卷僵局的创新方向
知名鸽业品牌经营战略
典型案例分享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卜柱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新疆博延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蕾作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新疆2024年肉鸽存栏2551.68万羽,占全国24.18%,博延种业依托此基础,构建“种鸽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总投资8亿元,存栏种鸽64万对,年产乳鸽 1000余万只,带动9288户贫困户受益。其引进“天翔1号”“天翔2号”优质种鸽,联合科研院所研发富硒鸽产品,推出馕坑烤鸽、即食鸽汤等系列,获富硒、无抗等认证;构建 “昆仑硒鸽”等品牌矩阵,借私域电商拓展市场。未来将推进功能性食品研发,依托“一带一路”出口,助力新疆乡村振兴与鸽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全民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恋作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作为湖南一级种鸽场,公司构建“科研—养殖—加工—餐饮—文旅”全链,养殖基地占地1500亩,年加工乳鸽3000万羽,“鸽王天下”连锁餐饮达42家门店。产业链端,联合科研院所选育良种、研发饲料,推乳鸽预制菜等多元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覆盖全国;品牌端,深挖“岳阳王鸽”历史文化,建肉鸽主题博物馆,定位于中高端食材,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央视广告扩大影响力。目前总资产3.4亿,综合产值10.89亿元,带动就业与农民增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江苏威特凯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彬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其公司是国家级肉鸽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核心单位,与多所科研机构合作,聚焦健康养殖与市场拓展。面对行业低水平饱和,其开发“瀑汁烤卤鸽”等新品挖掘潜在需求,重点布局高端生鲜与商超渠道。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加强清洁消毒、高温处理垫料等举措建健康养殖体系,实现鸽产品无抗,肉鸽、蛋鸽检测均无抗生素残留。未来将持续以品质为核心,助力鸽业突破内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兴宁是广东最大肉鸽集散地,2024年出栏5800万羽,占全省15%,拥有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省级示范村。金绿集团作为牵头企业,构建“养殖—加工—销售”全链:培育金绿1号/2号品种,建年屠宰1500万只的生产线,研发盐焗乳鸽等预制菜;线下进驻盒马、钱大妈,线上布局抖音等平台,“陈小鸽”品牌获多方认可。通过“六统一”模式带动2000多农户,累计分红1192万元,还借“12221”市场体系提升品牌力,推动兴宁鸽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柱。
新疆国经鸽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东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金皇鸽业2005年成立,现为国营企业,种鸽存栏3.1万对,年出栏种鸽4万对、乳鸽35万羽,是上海农科院肉鸽良种研发基地。公司深耕种源10年,2025年获“申王1号”肉鸽配套系新品种证书。该品种性能优异,父母代存活率 95%、入舍出栏乳鸽16.8只,商品代28日龄体重611.2克、胸肌率28.8%,显著优于同类产品。未来将优化鸽群结构、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品牌建设,持续以种源创新赋能肉鸽产业升级。
1 专题研讨:市场趋势与消费拓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黄羽肉鸡业分会/鸽业分会秘书长高海军主持。
广西宝鸽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宝作《文化赋能消费,地方鸽宴美食IP打造与市场拓展路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针对当前鸽业面临产品同质化、深加工少、渠道单一等痛点,提出了多维度破局思路。首先坚持原粮饲喂、无抗养殖,保障产品数量与品质稳定,挖掘产品特色打造卖点;其次明确目标用户,从“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导向”,布局 “一老一少”与宠物食品新赛道;还建议通过异业联盟、自媒体营销、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力。
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会长、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军,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会长、广东康正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珍,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海南省肉鸽行业协会会长郑勇,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会长李耀华,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日照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伟,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副会长、平阳县敖峰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积辉,安徽省肉鸽行业协会会长、舒城县景鸿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家紧,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常务理事、广东华宝鸽业有限公司法人钟志平共同参与互动。
金秋昆山,群贤毕至话发展;产业转型,破局立势正当时。2025肉禽产业发展大会通过一系列高密度的主题演讲、沙龙对话与专题研讨,不仅为处于转型十字路口的中国肉禽产业厘清了“优控产能、强化标准”的发展方向,更在“融合产销、提振消费”层面凝聚了广泛共识。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较量”,中国肉禽产业的核心引擎已然切换。面对周期与内卷的挑战,全链条协同创新与深度价值重塑是唯一的破局之道。本次大会凝聚了共识,输出了方法,不仅回应了当下的行业之问,更以其远见与实干,为整个产业迈向高质量的新征程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能。